從“減縮制程、節約本錢、削減污染”等視點出發,越來越多的電子焊接采用焊后“免清洗”工藝。可是假如焊后板面有“錫珠”呈現,則不或許到達“免清洗”的要求,因而“錫珠”的防備與操控在實施“免清洗”進程中就顯得分外重要。“錫珠”的呈現不只影響板級產品外觀,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印制板上元件密集,在運用進程中它有或許構成短路等情況,然后影響產品的可靠性。
綜合整個電子焊接情況,或許呈現“錫珠”的工藝制程包含:“SMT外表貼裝”焊接制程、“波峰焊”制程及“手藝焊”制程,咱們從這三個方面來一一討論“錫珠”呈現的原因及防備操控的方法。由于“波峰焊”及“手藝焊”已推廣多年,許多方面都現已比較老練,因而,本文用了較多的篇幅介紹“SMT外表貼裝” 焊接制程中發生“錫珠”原因及防控措施。
1
關于的“錫珠”形狀及規范
一些行業規范對“錫珠”問題進行了闡釋。首要有MIL-STD-2000規范中的“不允許有錫珠”,而IPC-A-610C規范中的“每平方英寸少于5個”。在IPC-A-610C規范中,規則最小絕緣間隙0.13毫米,直徑在此之內的錫珠被認為是合格的;而直徑大于或等于0.13毫米的錫珠是不合格的,制造商有必要采納糾正措施,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。為無鉛焊接制定的最新版IPCA- 610D規范沒有對錫珠現象做更清楚的規則,有關每平方英寸少于5個錫珠的規則現已被刪去。有關汽車和軍用產品的規范則不允許呈現任何“錫珠”,所用線路板在焊接后有必要被清洗,或將錫珠手藝去除。
2
“SMT外表貼裝”制程“錫珠”呈現的原因及防備操控方法
在“SMT外表貼裝”焊接制程中,回流焊的“溫度、時刻、焊膏的質量、印刷厚度、鋼網(模板)的制作、裝貼壓力”等要素都有或許構成“錫珠”的發生。因而,找到“錫珠”或許呈現的原因,并加以防備與操控就是到達板面無“錫珠”的關鍵之地點。
(壹)焊膏自身質量原因或許引起的“錫珠”情況
1、焊膏中的金屬含量。焊膏中金屬含量的質量比約為89-91%,體積比約為50%左右。一般金屬含量越多,焊膏中的金屬粉末擺放越嚴密,錫粉的顆料之間有更多時機結合而不易在氣化時被吹散,因而不易構成“錫珠”;假如金屬含量削減,則呈現“錫珠”的機率增高。
2、焊膏中氧化物的含量。焊膏中氧化物含量也影響著焊接作用,氧化物含量越高,金屬粉末熔化后在與焊盤熔合的進程中外表張力就越大,并且在“回流焊接段”,金屬粉末外表氧化物的含量還會增高,這就不利于熔融焊料的徹底“潮濕”然后導致細微錫珠發生。
3、焊膏中金屬粉末的粒度。焊膏中的金屬粉末是極細微的近圓型球體,常用的焊粉球徑約在25-45μm之間,較細的粉末中氧化物含量較低,因而會使“錫珠”現象得到緩解。
4、焊膏抗熱崩塌作用。在回流焊預熱段,假如焊膏抗熱崩塌作用不好,在焊接溫度前(焊料開端熔融前)已印刷成型的焊膏開端崩塌,并有些焊膏流到焊盤以外,當進入焊接區時,焊料開端熔融,由于內應力的作用,焊膏收縮成焊點并開端浸潤爬升至焊接端頭,有時由于焊劑缺失或其他原因導致焊膏應力不足,有一少部分焊盤外的焊膏沒有收縮回來,當其徹底熔化后就構成了“錫珠”。
由此可見,焊膏的質量及選用也影響著錫珠發生,焊膏中金屬及其氧化物的含量,金屬粉末的粒度、焊膏抗熱崩塌作用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“錫珠”的構成。
(貳)運用不當構成 “錫珠”的原因剖析
1、“錫珠”在經過回流焊爐時發生的。咱們大致可以將回流焊進程分為“預熱、保溫、焊接和冷卻”四個階段。“預熱段”是為了使印 制板和表貼元件緩慢升溫到120-150℃之間,這樣可以除掉焊錫膏中易蒸騰的溶劑,削減對元件的熱沖擊。而在這一進程中焊膏內部會發生氣化現象,這時假如焊膏中金屬粉末之間的粘結力小于焊劑氣化發生的力,就會有少量“焊粉”從焊盤上流下或飛出,在“焊接”階段,這部分“焊粉”也會熔化,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由此可以得出這樣的定論“預熱溫度越高,預熱速度越快,就會加重焊劑的氣化現象然后引起崩塌或飛濺,構成錫珠”。因而,咱們可以采納較適中的預熱溫度和預熱速度來操控“錫珠”的構成。
2、焊膏在印制板上的印刷厚度及印刷量。焊膏的印刷厚度是出產中一個首要參數,印刷厚度一般在0.15-0.20mm之間,過厚或過多就容易導致“崩塌”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在制作鋼網(模板)時,焊盤的巨細決定著模板開孔的巨細,一般,咱們為了防止焊膏印刷過量,將印刷孔的尺度操控在約小于相應焊盤觸摸面積10%,結果表明這樣會使“錫珠”現象有必定程度的減輕。
3、假如在貼片進程中貼裝壓力過大,當元件壓在焊膏上時,就或許有一部分焊膏被擠在元件下面或有少量錫粉飛出去,在焊接段這部分焊粉熔化然后構成“錫珠”;因而,在貼裝時應挑選適當的貼裝壓力。
4、焊膏一般需求冷藏,在運用前必定要使其康復至室溫方可翻開包裝運用,假如焊膏溫度過低就被翻開包裝,會使膏體外表發生水分,這些水分在經過預熱時會構成焊粉飛出,在焊接段會讓熱熔的焊料飛濺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
我國一般地區夏天的空氣濕度較大,把焊膏從冷藏取出時,一般要在室溫下回溫4-5小時再敞開瓶蓋。
5、出產或工作環境也影響“錫珠”的構成,當印制板在潮濕的庫房存放過久,在裝印制板的包裝袋中發現細微的水珠,這些水分和焊膏吸潮的水分相同,會影響焊接作用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因而,假如有條件,在貼裝前將印制板或元器件進行必定的烘干,然后進行印刷及焊接,可以有用地抑制“錫珠”的構成。
6、焊膏與空氣觸摸的時刻越短越好,這也是運用焊膏的一個準則。取出一部分焊膏后,立即蓋好蓋子,特別是里邊的蓋子必定要向下壓緊,將蓋子與焊膏之間空氣擠出,不然對焊膏的壽數會有必定的影響,一起會構成焊膏的枯燥加快或在下次再運用時吸潮,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
由此可見,“錫珠”的呈現有許多原因,只從某一個方面進行防備與操控是遠遠不夠的。咱們需求在出產進程中研討怎么防制各種不利要素及潛在隱患,然后使焊接到達最好的作用,防止“錫珠”的發生。
3
“SMT外表貼裝”進程的“錫珠”防備與操控
1、焊膏的選用
在挑選焊膏時,應堅持在現有工藝條件下的試用,這樣,既能驗證供貨商焊膏對自身產品、工藝的適用性,也能開始了解該焊膏在實踐運用中的具體表現。對焊膏方面的評價,應留意各種常見的參數,比如“焊油與焊粉的比例、錫球的顆粒度”等。
正確挑選的焊膏不必定是各項參數都最優異,更多的情況下,關于SMT的工藝制程及產品特性來講,適合的就是最好的。因而,挑選適合自身工藝及產品的焊膏,并將所有參數定下來,在今后的供貨商交貨進程中做出品管檢驗及品檢的依據,一方面核對供貨商所供給的書面資料,另一方面取少量不同批次的產品進行試用。
優質供貨商,會在合作進程中提出相應的工藝主張,并依據客戶具體要求進行焊膏產品的升級及缺點改善;因而,相對穩定的、誠信度高的供貨商,對客戶在焊膏質量方面防備及操控“錫珠”能供給很大的幫助。
2、“SMT外表貼裝”工藝操控與改善
在所有的工藝操控進程中,從焊膏的保存及取出運用、回溫、拌和都有嚴厲的文件規則,首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點:
(1)嚴厲依照供貨商供給的存貯條件及溫度進行存貯,一般情況下焊膏應存貯于0-10℃的冷藏條件下;
(2)焊膏取出后、運用前,應該進行常溫下的回溫,在焊膏未徹底回溫前,不得敞開;
(3)在拌和進程中,應該依照供貨商所供給的拌和方法及拌和時刻進行拌和;
(4)在印刷過種中,應該留意印刷的力度,及鋼網外表的清潔度,及時擦拭鋼網外表剩余的焊膏殘留,防止在這個進程污染PCB板面然后構成焊接進程中的錫珠發生。
(5)回流焊進程中,應嚴厲依照現已訂好的回流焊曲線進行作業,不得隨意調整;一起應該常常校驗回流焊曲線與規范曲線的差異并批改;
(6)在“SMT外表貼裝”工藝中,鋼網(模板)的“開口方式”以及“開口率”很或許導致焊膏在“印刷特性”及“焊接特性”方面的一些缺點然后引起“錫珠”。在相關試驗中,咱們對鋼網進行了改善,將原來易發生“錫珠”的片式元件1:1鋼網開口,改為1:0.75的楔形,改后試驗作用較好“錫珠”發生的機率顯著下降直至根本根絕。
經過修正鋼網的開口方式和批量的印刷試驗,可以很顯著地看到,改后鋼網的開口方法可以有用防控“錫珠”的發生。修正后“防錫珠”鋼網的印刷作用及焊接作用見圖二:
依照屢次的比照試驗,并結合“圖二”可以看出,經過修正前后三次的作用比照,第二次修正后的鋼網,沒有見到顯著的錫珠,而錫膏的焊錫量也沒有偏少。由此闡明經過鋼網的開口改動,對“SMT外表貼裝”制程中的“錫珠”防控仍是有必定作用的。一起咱們對更改后的焊接產品送到“賽寶試驗室”進行檢測(陳述編號為“FX03-2081691”),通對該線路板上的0603元件進行推剪力測驗,在“R124、R125、R126、C16、C57”五個元件點的剪切力分別為“58.14N、56.53N、51.87N、50.90N、52.35N”,焊接強度能到達咱們的要求。
“SMT外表貼裝”制程雖然對“錫珠”的防控較為雜亂,但經過長時刻的工作努力及經驗積累,相信可以做到無“錫珠”,或有用降低“錫珠”發生的機率。
4
“波峰焊”進程中呈現“錫珠”的原因及防備操控方法
在“波峰焊”工藝進程中,“錫珠”的發生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在板子剛觸摸到錫液時,由于助焊劑或板材自身的水份過多或高沸點溶劑沒有充沛蒸騰,遇到溫度較高的錫液時突然蒸騰,較大的溫差致使液態焊錫飛濺出去,構成細微錫珠;另一種情況是在線路板脫離液態焊錫的時候,當線路板與錫波分離時,線路板順著管腳延伸的方向會拉出錫柱,在助焊劑的潮濕作用及錫液自身流動性的作用下,剩余的焊錫會落回錫缸中,因而而濺起的焊錫有時會落在線路板上,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
因而,咱們可以看到,在“波峰焊”防控“錫珠”方面,咱們應該從兩個大的方面著手,一方面是助焊劑等原資料的挑選,另一方面是波峰焊的工藝操控。
(一)助焊劑方面的原因剖析及防備操控方法
1、助焊劑中的水份含量較大或超支,在經過預熱時未能充沛蒸騰;
2、助焊劑中有高沸點物質或不易蒸騰物,經預熱時不能充沛蒸騰;
這兩種原因是助焊劑自身“質量”問題所引起的,在實踐焊接工藝中,可以經過“進步預熱溫度或放慢走板速度等來解決”。除此之外,在選用助焊劑前應針對供商所供給樣品進行實踐工藝的確認,并記錄試用時的規范工藝,在沒有“錫珠”呈現的情況下,審核供貨商所供給的其他闡明資料,在今后的收貨及檢驗進程中,應核對供貨商開始的闡明資料。
(二)工藝方面的原因剖析及防備操控方法
1、預熱溫度偏低,助焊劑中溶劑部分未徹底蒸騰;
2、走板速度太快未到達預熱作用;
3、鏈條(或PCB板面)傾角過小,錫液與焊接面觸摸時中心有氣泡,氣泡爆裂后發生錫珠;
4、助焊劑涂布的量太大,剩余助焊劑未能徹底流走或風刀沒有將剩余焊劑吹下。
這四種不良原因的呈現,都和規范化工藝的確定有關,在實踐出產進程中,應該嚴厲依照現已訂好的作業指導文件進行各項參數的校對,對現已設定好的參數,不能隨意改動,相關參數及所涉及技術層面首要有以下幾點:
(1)關于預熱:一般設定在90℃-110℃,這兒所講“溫度”是指預熱后PCB板焊接面的實踐受熱溫度,而不是“表顯”溫度;假如預熱溫度達不到要求,則焊后易發生錫珠。
(2)關于走板速度:一般情況下,主張客戶把走板速度定在1.1-1.4米/分鐘,但這不是絕對值;假如要改動走板速度,一般都應以改動預熱溫度作合作;比如:要將走板速度加快,那么為了確保PCB焊接面的預熱溫度可以到達預定值,就應當把預熱溫度適當進步;假如預熱溫度不變,走板速度過快時,焊劑有或許蒸騰不徹底,然后在焊接時發生“錫珠”。
(3)關于鏈條(或PCB板面)的傾角:這一傾角指的是鏈條(或PCB板面)與錫液平面的視點,當PCB板走過錫液平面時,應確保PCB零件面與錫液平面只有一個切點;而不能有一個較大的觸摸面;當沒有傾角或傾角過小時,易構成錫液與焊接面觸摸時中心有氣泡,氣泡爆裂后發生“錫珠”。
(4)在波峰爐運用中,“風刀”的首要作用是吹去PCB板面剩余的助焊劑,并使助焊劑在PCB零件面均勻涂布;一般情況下,風刀的傾角應在10度左右;假如“風刀”視點調整的不合理,會構成PCB外表焊劑過多,或涂布不均勻,不光在過預熱區時易滴在發熱管上,影響發熱管的壽數,并且在浸入錫液時易構成“炸錫”現象,并因而發生“錫珠”。
在實踐出產中,結合自身波峰焊的實踐情況,對相關資料進行選型,一起制定嚴厲《波峰焊操作規程》,并嚴厲依照相關規程進行出產。經過試驗證明,在嚴厲落實工藝技術的條件下,徹底可以克服由于“波峰焊焊接工藝問題”發生的“錫珠”。
5
“手藝焊”進程中“錫珠”的呈現原因及防備操控
在“手藝焊”進程中“錫珠”呈現的機率并不高,常見的是松香飛濺,偶爾會呈現“錫珠”的飛濺或者在焊盤的外表殘存有錫渣等;相比較松香的飛濺來講,“錫珠”或錫渣的存在對產品安全性更具潛在危害。
呈現錫渣、“錫珠”的首要原因或許是:焊劑在熱源未移開前已徹底蒸騰,故焊錫流動性極差,沾附烙鐵頭隨烙鐵之抽出而構成尖、柱或短焊情形,或不小心導致焊錫液自烙鐵頭濺離,冷卻后沾附于板面或元件上。還有一種或許是沒有依照先將烙鐵頭放在被焊接部分進行預熱,而是先將焊錫絲燙化,然后再放到被焊位置,由于較大的溫差而構成了焊錫的飛濺,然后構成“錫珠”。
無論是上述哪種原因,更重要的是教訓操作人員,把握正確的焊接時刻及位置,適量的增加焊錫并留意及時、正確地清潔烙鐵頭。在實踐出產中,常常對“手藝焊”職工進行專門的焊接技術培訓,并嚴厲編制《手藝焊接工藝要求》,對“手藝焊”進行規范化及可控化的工藝要求。經過長時刻的調查,目前在“手藝焊接作業”進程中,可以有用地防止“錫珠”的發生。
定論:針對“錫珠”問題,咱們用了半年多的時刻,和相關客戶一起,一起做了大量的試驗,并對不同的焊接工藝進行了細致的剖析。實踐證明,經過資料選購、工藝操控等,在當時的電子焊接制程中,徹底有或許根絕或將“錫珠”發生的概率降至更低。
展望未來,將針對焊錫膏配方及出產工藝進行一系列的深入再研討,包含“焊錫膏中的溶劑、松香樹脂、活化劑、觸變劑、外表活性劑及其他多種類型增加劑之選用、配伍、配比等,以及焊膏出產工藝所涉溫度、時刻等多個方面”。希望從產品技術視點來解決或防備“錫珠”的發生,以確保在焊接制程中根絕或更少地呈現“錫珠”,然后合作更多客戶到達焊后“免清洗”工藝。

